無堵塞移動式潛水排污泵進水管路的類型
進水管路是水泵進口之前的管路,又稱吸水管路。進水管路內的壓力通常低于大氣壓力,外部承受大氣壓和其他荷載。因此,要求進水管路應嚴密不漏氣。
進水管路的管材有鋼管、鑄鐵管和鋼絲橡膠管。鋼管強度高、韌性好、易于加工成形,接頭連接方便可靠,密封性好,且利于檢修和拆裝,實際生產中鋼管采用較多。鑄鐵管性脆、管壁厚、重量大、水頭損失大,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。鋼絲橡膠管壽命短,水力摩擦阻力大,價格高,其成品規格最大直徑只有400mm,所以僅用于一些小型或臨時性的抽水裝置。
進水管路的布置
進水管路的布置,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。
(1)進水管路不宜過長,一般在6~10m范圍內,管路附件和彎頭應盡量少,以減少進水管路水頭損失。
(2)彎管與水泵之間應有不小于4倍管徑的直管段,否則將使水泵的效率降低,出水量減少。
進水管路與水泵進口直徑不同時,用偏心異徑管連接,以免形成氣囊,
進水管路安裝時,沿水流方向應有上傾的坡度,以免管內頂部積氣,不易被水流帶走,影響水泵正常運行。
當水泵安裝高程低于進水池水面時,在進水管路上應設閘閥,以便檢修水泵時截斷水流。閘閥采用臥式安裝,以避免閥體上部積存空氣。
進水管路管徑的確定管徑的大小將影響到管路的水頭損失和造價,管徑越小,造價越低,水頭損失增大。管徑越大,造價越高,水頭損失越小。因此,在選擇管路直徑時,一般選擇比水泵進口直徑。
無堵塞移動式潛水排污泵出水管路
出水管路的類型
出水管路是水泵出口之后的管路,又稱壓水管路。出水管路有鋼管、鑄鐵管和鋼筋混凝土管等。應根據壓力高低、直徑大小、施工條件,并結合各種管材的性能特點確定出水管路類型。
鋼管。鋼管的優點是管壁薄、重量輕、強度高;承受內水壓力大、輸水效率高、管段長、接頭簡單。缺點是造價高、易腐蝕、使用時需在表層涂防腐材料。適用于高揚程泵站,管徑大于800mm的管路。
鑄鐵管。鑄鐵管的優點是造價比鋼管低,不易腐蝕,壽命長。缺點是管壁厚、重量大、材質脆、水頭損失大、不易維修等。適用于中等揚程的泵站,管徑小于600mm的管路。
鋼筋混凝土管。一種為普通鋼筋混凝土管,另一種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。普通鋼筋混凝土管的優點是造價低、壽命長、養護費用低、輸水效率高。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的優點是節省鋼材、抗滲性好、輸水效率高,承受內水壓力大。這兩種管路的缺點是重量大、運輸和安裝不方便、接口處理困難。普通鋼筋混凝土管適用于50m水頭以下的各種
泵站,管徑為30?150mm的管路;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適用于高揚程泵站,管徑小于200mm的管路。
出水管路的布置
出水管路的布置,對泵站安全運行和工程投資均有較大影響,應通過方案比較后確定。管路布置時應考慮管線的選擇,其原則是。
管線應盡量垂直于地形等高線,以利于管坡的穩定,也可縮短管路長度。鋪設角度應視土體自身的穩定要求而定,通常采用的管坡為1:2?1:3。
盡可能減少轉彎,使管路短而順直,以減少水力損失和工程投資。對于地形起伏變化大的情況,應考慮變化管坡布置,盡量減少工程的開挖量,避開填方地段。
管路應盡量布置在最低壓力線(即發生水錘時,管路內的水壓降低過程線)以下,避免管內出現水柱分離現象。
管路應布置在堅實的地基上。對于可能發生不均勻沉陷、滑坍、泥石流等不穩定現象,要認真研究其對管路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。
出水管路布置方式,通常有一泵一管平行布置、一泵一管收縮布置和并聯布置等,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布置方式。
出水管路的鋪設方式有明式和暗式兩種。明式的優點是便于管路的安裝、維護和檢修,缺點是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較大,易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和伸縮變形。暗式的優缺點與明式相反。一般對于鋼筋混凝土管,由于基本上不需要維護和檢修,宜采用暗式鋪設或者采用沿地面鋪設,然后用磚砌體圍護起來,以降低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。對于容易銹蝕的金屬管路,宜采用明式鋪設,當個別管段需要鋪設在地面以下時,應有良好的防腐措施或者鋪設在管溝內。